明朝那点事
1
一个人要显示自己的力量,从来不是靠暴力,挑战这一准则的人必然会被历史从强者的行列中淘汰,历来如此。
2
南京就是这么一个地方,紫金山纵横南北,恰似巨龙潜伏,而石头山则临江陡峭,如虎盘踞,这就是南京龙蟠虎踞的来历
3
谓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,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洪都新府之言
4
徐达善谋略,李文忠善奔袭,常遇春善突击,冯胜善侧击,朱文正善防守。
5
你碰到蒙古骑兵时,你的噩梦就开始了。进攻前射箭,进攻的过程中射箭,甚至在他逃跑时,还在射箭。你追也追不上,打也打不着,这种类似无赖的打法可以把人逼疯!
6
蒙古的狂潮席卷全球,不过欧洲人似乎更有自律精神,他们认为无端出来这么些恐怖的家伙,是因为自己犯的错太多,上帝用鞭子来教训自己,所以他们称呼蒙古人为“上帝之鞭”。这一荣誉称号的授予在欧洲历史上是第二次,第一次给了匈奴王阿提拉。
7
明朝的考试分为三级,第一级是院试,考试者统称为童生,考试范围是州县,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“秀才”,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,考试成绩有六等,只有在这个考试中,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,而考到一、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,叫“录科”。 秀才有某些特权,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,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。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,乡试是省一级的统考。请注意,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,三年才有一次,一般在八月,由省出题,而且有名额限制。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,是有资格做官的。举人在第二年二月你将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验——会试。举人里面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进士,他们只是“贡生”,要想当进士。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,会划分档次,共有三甲,一甲只有三个人,叫进士及第,分别是状元、榜眼、探花,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,二甲若干人,叫赐进士出身,三甲若干人,叫赐同进士出身。 连中三元,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、会元、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。
8
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,第一场考经义,也就是四书五经,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作,第三场靠时务策论,也就是给你个事情让你分析,颇有点应用文的意识。
9
八股文分为破题、承题、起讲、入题、起股、出题、中股、后股、束股、收结几个部分
10
最著名的“开悟”者就是“六祖”慧能,之后的德山和尚与临济和尚也闻名于世。
11
德胜门、安定门、东直门、朝阳门、西直门、阜成门、正阳门、崇文门、宣武门。
12
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!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!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!
13
丰臣秀吉修建的那座城池现在还在,而且还比较有名——名古屋。
14
带着静闻,翻阅了广西十万大山,然后进入四川,越过峨眉山,沿着岷江,到达甘孜松潘。渡过金沙江,渡过澜沧江,经过丽江、经过西双版纳,到达鸡足山。
15
1,文和质的问题,一代人君如果专注于“文”而使之臻于极致,则已经开了祸乱之基;反之,息乱创业之君,则专注于“质”,只求使百姓免于饥寒而不去顾及是否粗粝 2,戚继光的鸳鸯阵是基于日本的武士形成,有盾有矛,遮蔽自己的动向,趁势而攻击,二战时候德国的步兵小队也是仿照该模式 心学和理学的差别,最初是目的是一样的,孔孟之道,理学要求去做无用功来达到孔孟之道,心学就是本来就知道这些道理,实践中不局于形式,目的是关键,后面心学发展就乱了,歪曲理解孔孟之道